假设我们写了一个 Java 程序,包含一系列的语句,我们会默认期望这些语句的实际运行顺序和写的代码顺序一致。但实际上,编译器、JVM 或者 CPU 都有可能出于优化等目的,对于实际指令执行的顺序进行调整,这就是重排序。
重排序通过减少执行指令,从而提高整体的运行速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重排序的 3 种情况。
编译器(包括 JVM、JIT 编译器等)出于优化的目的,例如当前有了数据 a,把对 a 的操作放到一起效率会更高,避免读取 b 后又返回来重新读取 a 的时间开销,此时在编译的过程中会进行一定程度的重排。不过重排序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排序,它需要需要保证重排序后,不改变单线程内的语义,否则如果能任意排序的话,程序早就逻辑混乱了。
CPU 同样会有优化行为,这里的优化和编译器优化类似,都是通过乱序执行的技术来提高整体的执行效率。所以即使之前编译器不发生重排,CPU 也可能进行重排,我们在开发中,一定要考虑到重排序带来的后果。
内存系统内不存在真正的重排序,但是内存会带来看上去和重排序一样的效果,所以这里的“重排序”打了双引号。由于内存有缓存的存在,在 JMM 里表现为主存和本地内存,而主存和本地内存的内容可能不一致,所以这也会导致程序表现出乱序的行为。
举个例子,线程 1 修改了 a 的值,但是修改后没有来得及把新结果写回主存或者线程 2 没来得及读到最新的值,所以线程 2 看不到刚才线程 1 对 a 的修改,此时线程 2 看到的 a 还是等于初始值。但是线程 2 却可能看到线程 1 修改 a 之后的代码执行效果,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发生了重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