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逾2500年的中国大运河,自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运河文化热随之兴起,沿河民居统一修缮徐徐展开,古桥、古坊交相错落,原生态风貌与现代气息相携相映。
从实证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良渚遗址到见证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古丝绸之路,从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纵横四万里的巍巍长城到方寸之间阅览千年的文化瑰宝,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诉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就做好文化遗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多次强调要全面加强、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在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考察时,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在潮州古城察看桥亭、浮桥,眺望韩江两岸风貌时,总书记强调:“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
在陕西汉中市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展陈时,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仰望华夏文明的历史天空,淬炼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以遗产核心区三维实景数据为底板的“数字中轴”,利用前沿科技,对始建于13世纪的北京中轴线7.8公里核心区进行精细还原;基于敦煌莫高窟洞窟壁画以及藏经洞文献制作合成的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首次向全球开放;故宫已完成90多万件套馆藏文物数字化,通过开发数字孪生管理平台,搭建“联合创新实验室”,探索数字文物在采集、研究、利用、传播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深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与雄奇秀美的锦绣山河共同铺展出一幅新时代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的动人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印发,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万余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取得重大进展;6.2万件套馆藏珍贵文物和出土文物得到修复;13万部(件)古籍数字资源在线发布;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展开。
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文物元素串联起文明印记,“中国式浪漫”吸引全球目光。博物馆观众数量“井喷式”增长,数字展览琳琅满目,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文化新业态呈现生机活力;《寻古中国》《何以文明》等文博节目热播。我国丰富厚重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日益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资源宝库,推动中华文化更加蔚为大观、中华文明更加光彩夺目。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当前,冬小麦机收正由南向北加快推进,收获进度已过七成,麦收总体进展顺利,夯实了夏粮丰收基础。
从5月27日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以来,共有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保障夏收正常作业需求,今年夏收进度比常年要快2到3天。在“中原粮仓”河南,历时15天,8500万亩小麦的收获已基本结束。从全省730万亩高产示范区的测产情况来看,平均单产在600公斤以上。
今年山东小麦面积保持在6000万亩以上,长势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在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山东莘县,20万亩小麦制种田陆续迎来收获,可提供优质小麦良种8000万公斤,为小麦的高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成方连片的肥沃土地迎来丰收的同时,在渤海粮仓,种植在盐碱地上的旱碱麦也迎来了喜人的丰收。
目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正敦促、指导各地做好夏粮收购仓容、资金、设备、人员等保障;中储粮集团相关企业近期将在主产区全面增加新季小麦收储规模,助力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天(6月7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内蒙古物产丰饶,有21种矿产保有量全国第一,被称为国家的“矿藏粮仓”;耕地、草原、森林面积位居全国前列;风能和太阳能可开发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立足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内蒙古精心打造了新能源、新型化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8大产业集群和风、光、氢、储等16条重点产业链,一批具有成长潜力、发展后劲的产业不断壮大。
同时,内蒙古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2023年全区口岸货运量超过1亿吨,刷新全国陆路沿边口岸纪录。
今年,内蒙古部署推进了政策落地工程、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温暖工程、诚信建设工程、科技“突围”工程和自贸区创建工程等六个工程,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向着“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加速迈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暨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海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自然资源部今天发布《2023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公报显示,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典型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已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15万平方千米,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近1680千米,滨海湿地超过75万亩。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实施以来,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营造红树林约7000公顷,红树林地面积已增长至约3万公顷。
为了打造更好的海湾生态环境,我国出台《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方案》,将美丽海湾建设重点推进范围从50个扩大到110余个。
高水平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正在助力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我国海洋能源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7.1%。我国首台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并网以来累计发电超350万千瓦时,为我国规模化开发利用潮流能积累了重要工程经验。前四个月,“蓝色粮仓”加快建设,全国新增用海用岛面积144万亩,其中渔业用海面积占八成以上。
与此同时,海洋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首批《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全国首个国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海洋云)今天正式对外公布,有力推进海洋数字化转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目前,我国已完成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的5G网络覆盖。5G应用融入国民经济大类超七成,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5G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海拔4800米的可可西里卓乃湖保护站,5G信号的开通,改变了过去只能依靠人工巡检的工作模式,如今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就可以随时了解保护区的情况。
在地下500米采矿施工现场,借助5G数字化平台,地面上的工作人员远程操控着机器人在生产线上进行着工作。
我国首个深远海油田5G基站也在这几天投入使用,在距离海岸线150公里的海上油气平台也有了5G信号。
截至目前,我国5G基站总数超过374万个,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5G移动电话用户达8.89亿,用户普及率突破60%。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的同时,5G应用也加速在工业、农业、交通等行业深入推广。画面中的这架超大型无人机,依靠搭建在低空300米全海域覆盖的5G网络,成功实现了从浙江舟山到上海的长距离跨海低空飞行。5G为今后实现多样化的低空应用场景提供了技术保障。
如今,从5G工厂到5G智能矿山,从5G远程医疗到5G智慧课堂,统计数据显示,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3万个。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5G商用5年来,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14万亿元,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端午将至,各地节日氛围浓,人们体验端午民俗,感悟传统文化。
龙舟竞渡迎端午。今天(6月8日),在广东佛山叠滘水乡,龙船漂移比赛火热进行,队员们精湛的技术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在安徽泾县,49支龙舟队伍在碧波中劈波斩浪。在贵州沿河、辽宁沈阳等地,队员们激烈角逐,为观众献上震撼的竞技表演;在浙江杭州,锣鼓声起,龙舟手们竞渡飞驰,展现出拼搏向前的精气神。
端午临近,粽叶飘香。在广西富川,当地社区组织了别开生面的包粽子活动,居民们欢聚一起,包粽子、话家常,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在福建罗源,畲族乡亲们包起了当地特色的“五节粽”,以传统的特色美味迎接端午到来,表达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在湖北来凤,土家族群众按照当地习俗,大家聚在一起包“牵牛粽”,一根绳子上串起几十个粽子,寓意节节高。
迎端午,赏民俗。北京各大公园推出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等游园活动,在陶然亭公园,身着传统服饰的民俗专家为游客点雄黄酒、画朱砂、拓钟馗,祈求平安健康。在江西石城,造型各异的灯彩,充满客家文化韵味,吸引了市民游客驻足观赏。在江苏苏州,人们亲身体验投壶、射箭、钓粽子等端午民俗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24年中华龙舟大赛江苏盐城站的比赛今天(6月8日)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36支龙舟队,800余名运动员角逐这项国内级别最高的龙舟赛事。作为今年中华龙舟大赛的揭幕战,盐城站的比赛为期三天,将分别进行100米、200米、500米直道赛三个项目的比拼。中华龙舟大赛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龙舟协会共同主办,是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龙舟系列赛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连日来,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传承。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今天(6月8日)在辽宁沈阳举行,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也正式揭幕。除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外,各地文博单位还组织开展7300余项活动。云南玉溪开展“文物考古进校园”活动,提高青少年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兴趣;三星堆博物馆还给游客准备了“小礼物”,举行互动答题等活动。
各省(区、市)共举办了1.2万余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上海古猗园,一场江南丝竹与戏曲相结合音乐会,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在浙江湖州,千年古塔——飞英塔,在经历5个多月的精心修缮后,今天重新开放,当地还在塔下举行了非遗体验活动;在河南禹州,大学生们走进钧瓷烧制基地,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今天(6月8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今天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27亿人次,环比增长20.9%。其中铁路客运量预计1690万人次,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2.1亿人次,水路客运量预计80万人次。
今天全国铁路加开旅客列车856列。深圳至广州、天津至北京、上海至杭州、上海至苏州、成都至重庆等热门区间客流相对集中。铁路部门开行旅游列车,与景区、酒店联动,拓展消费新场景,助力假日旅游经济发展。
公路方面,今天各区域中心城市出城方向流量大,10至12时为高峰时段。部分热门景区高速收费站、普通公路将出现短时车流集中的情况,交通部门根据客流随时调整增加景区旅游公交线路班次。
今天全国民航预计发送旅客193万人次。随着国内各航空公司加快恢复新增多条国际航线,以及出入境政策逐步放宽,短途出国游旅客增多。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5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17.1%
记者从国家邮政局获悉,今年5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17.1%。5月生鲜果品进入销售旺季,电商促销火热开展,线上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快递市场保持较快增长。
我国优化完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金融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要求,完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把好“白名单”项目准入关口,银行要积极满足“白名单”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对符合要求的项目“应贷尽贷”。对暂不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要及时反馈。各地要推动“白名单”项目单独建账核算,严禁资金挪用。
两部门推出12项服务措施助力小微经营主体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近日发布通知,联合开展2024年助力小微经营主体发展专项行动,重点推出12项服务措施。包括开展税费辅导“开业第一课”,定制创新型中小企业升级梯度培育方案,促进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等。
公安机关打击整治非法制售“特供酒”犯罪 取得阶段性成效
记者从公安部获悉,今年开展打击整治非法制售“特供酒”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公安部挂牌督办的17起重大案件全部告破。公安机关打掉跨地区职业制假售假犯罪团伙4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17名,涉案金额8.9亿元,打击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国妇联推进“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全覆盖
记者从全国妇联获悉,各级妇联将联合民政部门,全面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力争到2027年,通过单独建立、行业统建、区域联建、纳入村(社区)妇联组织等方式,实现“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全覆盖。
超千家展商已签约第七届进博会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截至今天(6月8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包括近26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各展区签约面积均已超过80%。
促进入境游 百名欧洲国家旅行商来华考察旅游线路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百名欧洲旅行商来华考察旅游线路”活动,组织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地的旅行商团走进四川成都、乐山等地,感受中国的秀美山川和文化魅力。今年以来,在航线恢复、互免签证国家数量增多等利好条件下,中国入境旅游持续回暖。
2024北京长城文化节开幕
2024北京长城文化节昨天(6月7日)开幕。本届文化节推出6条长城古迹精品旅游线路,全方位展示长城的自然和文化魅力。其间举办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以“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40周年为主题,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话题展开研讨。
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和美之歌今天开播
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和美之歌走进湖州,以大型歌会、城市探访、文化互鉴的形式,通过歌曲、舞蹈、钢琴表演与服饰秀等精彩演绎,共奏中外艺术合作交流的和美乐章。节目今天(6月8日)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第78届联合国大会7日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
决议明确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突出强调文明对话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作用,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充分体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并决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中国代表表示,当前多重危机挑战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中方倡议联大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旨在充分发挥文明对话对于消除歧视偏见、增进理解信任、促进民心相通、加强团结合作的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团结应对共同挑战注入正能量。决议邀请联合国会员国、联合国各机构等庆祝该国际日。中方鼓励各方根据联大决议规定,举行丰富多彩的国际日庆祝活动,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的传承和创新,积极推动人文交流与合作,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繁荣进步。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以色列国防军7日称,当天对加沙城沙迪难民营一所学校发动空袭,打死藏身其中的多名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武装人员。此外,以军还在加沙地带中部内察里姆走廊等多地推进地面军事行动。
巴勒斯坦多个武装组织7日在拉法、内察里姆走廊、代尔拜拉赫以东以及布雷吉难民营以东等多地,打击以军人员和装备。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俄罗斯国防部7日称,俄军在顿涅茨克控制了一个村庄,在黑海海域击沉了3艘乌克兰无人艇,俄军还打击了乌军能源设施、军火库等目标。乌克兰方面称,乌军在多个方向击退俄军进攻。乌方还称乌克兰关键基础设施遭俄军空袭。
普京称俄愿就乌克兰问题基于商定条件和当前现实进行谈判
俄罗斯总统普京7日表示,俄愿就乌克兰问题进行谈判,但谈判应基于俄乌双方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谈判之初商定的条件以及当前现实。
法美宣布向乌提供更多援助 俄称将加剧欧洲大陆紧张局势
美国7日宣布,将再向乌克兰提供2.25亿美元的军事支持。法国当天称将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支持。此前一天法国已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幻影-2000”战斗机。对此,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7日表示,法国方面的表态极具挑衅性,将加剧欧洲大陆紧张局势。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7日表示,欧洲存在一种战争狂热,即将走向不归路,匈牙利绝不参与北约在乌克兰的行动。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中国研制的匈塞铁路高速动车组在塞亮相
7日,中国研制的匈塞铁路高速动车组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泽蒙车辆段亮相。这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对接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高速动车组首次进入欧洲。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匈塞铁路高速动车组全长约103米,最高运行时速200公里。该动车组将于2025年底在匈塞铁路投入使用。
热浪席卷美国多地 约2500万人受影响
近日,热浪席卷美国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得克萨斯、内华达等西部和南部多州,约2500万人处于高温预警之下。7日,多地出现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加州部分地区最高温度达到50摄氏度。在内华达州里诺市,气温比往年同期的平均水平高10摄氏度。
上周末以来,美国多地出现因高温相关疾病入院治疗甚至死亡的病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华夏大地上,分布着灿烂辉煌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节目的最后,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华文明的自然之美、历史之美。
更新于 2024-06-08 20: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