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运维的最佳拍档 x 112
一张网页概括,没有晦涩难度的例子!
显示文件的头部内容,默认前10行
# 显示前10行内容
$ head README.md
# 或者显示多个文件
$ head README.md package.json
# -n 指定显示行数
$ head -n 100 README.md
显示文件的末尾部分,默认后10行
参数 | 描述 |
---|---|
-n | 指定显示末尾行数 |
-f | 实时监听并打印文件变化, 文件删除后不在监听 |
-F | 实时监听并打印文件变化, 文件删除后继续监听 |
-c | 指定显示文件最后N个字符 |
# 默认显示末尾10行
$ tail README.md
# -n 指定显示末尾20行
$ tail -n 20 README.md
# 实时监听README.md文件变化
$ tail -f README.md
# 根据文件名进行追踪, 如果删除后创建相同的文件名会继续追踪
$ tail -F README.md
# 显示文件的最后10个字符
$ tail -c 10 README.md
查看文件全部内容,如果文件太大,头部部分内容会被截掉。
# 查看 README.md 文件全部内容
$ cat README.md
$ cat README.md README2.md # 多个文件
# -n 每一行显示行号包括空行
$ cat -n README.md
# -b 只在有内容的行显示行号
$ cat -b README.md
同样用来打印内容,与 cat
命令不同的是打印内容会自动加上行号, 但 nl
命令可以对行号做特别的定制,主要针对行号有特别高要求的用户。
- -b: 指定行号指定的方式
- -b a 无论是否为空行一样列出行号 (等价
cat -n
) - -b t 空行不列出行号, 默认 (等价
cat -b
)
- -b a 无论是否为空行一样列出行号 (等价
- -n: 列出行号表示的方法
- -n ln 行号在萤幕的最左方显示
- -n rn 行号在自己栏位的最右方显示,且不加 0
- -n rz 行号在自己栏位的最右方显示,且加 0
# 打印内容并输出行号, 除了空号
# 等价于 cat -b README.md
$ nl README.md
# 空行同样打印行号
$ nl -b a README.md
分页查看文件内容, 每次查看一屏, 每屏能显示多少内容取决于终端大小。
与 cat
命令不同,cat
只能一次显示全部内容,如果内容太多部分会被截取掉。
快捷键:
空格
或PageUp
- 查看下一屏内容B
或PageDown
- 查看上一屏内容回车
- 查看下一行内容Q
- 退出
$ more README.md
# 从第10行开始显示
$ more +10 README.md
# 显示查看进度
$ more -d README.md # --More--(17%)[Press space to continue, 'q' to quit.]
创建一个空文件, 如果文件存在只会修改文件的创建时间
$ touch README.md
make directory, 创建目录。
#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 temp 目录
$ mkdir temp
# 创建多层目录
$ mkdir -p temp/temp2/temp3
# 基于权限创建
$ mkdir -m 777 temp
创建临时目录或文件,Linux使用 /tmp
目录来存放不需要永久保留的文件,大多数Linux发行版配置了系统在启动时自动删除 /tmp
目录的所有文件。
默认情况下, mktemp
会在本地目录中创建一个文件,只要指定一个文件名模板就行,模板可以包含任意文本文件名,在文件名末尾加上 6 个X就行了。
# 创建本地临时文件, 会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叫 log.XXXXXX, XXXXXX是一个随机字符码,保证文件名在目录中是唯一的。
$ mktemp log.XXXXXX # log.J3awfb
# -t, 在 /tmp 目录创建临时文件, 返回绝对路径地址
$ mktemp -t log.XXXXXX # /tmp/log.G5g9dX
# -d 创建临时目录, 这样就能用该目录进行任何需要的操作了,比如创建其他的临时文件
$ mktemp -d dir.XXXXXX
删除指定目录或文件
注: 使用此命令需要非常小心, 一但删除无法恢复
# 删除当前目录下的 1.txt 文件
$ rm 1.txt
# -i 删除前询问是否真的要删除,因为一旦删除无法恢复
$ rm -i README.md
# 这条命令比较常用, 强制删除目录或文件
# -r 如果是目录递归删除, -f 强制删除 不发出任何警告
$ rm -rf ./src
删除指定空目录
注:rmdir
实际上用得并不多,因为不是很灵活,基本上使用 rm
代替
# 删除当前 temp 空目录, 如果不是空目录会发出警告
$ rmdir temp
# -p 参数可以删除多层空目录, 发现temp3是空目录删除掉,然后接着往父级找如果还是空目录继续删除...
$ rmdir -p temp1/temp2/temp3
# -i 删除前询问确认删除
$ rmdir -i temp
指定某个目录下查找文件
# 在当前目录递归搜索文件名为 README.md 文件
$ find . -name README.md
# 也可以指定多个目录,比如 src1 src2目录
$ find src1 src2 -name README.md
# 通过通配符进行查找, 必须用引号括着, 这里查找所有后缀为 .md 文件
$ find . -name "*.md"
$ find . -iname "*.md" # 忽略文件大小写
# 排除文件,只要加 ! , 排除掉所有 .md 后缀的文件
$ find . ! -name "*.md"
# 根据类型进行过滤搜索
# f 普通文件, l 符号连接
# d 目录, c 字符设备
# b 块设备, s 套接字, p Fifo
$ find . -type f
# 限定目录递归深度
$ find . -maxdepth 3 # 最大为3个目录
$ find . -mindepth 3 # 最小为3个目录
# 查找文件大小大于 25k 文件
$ find /root -size +25k
# 查找10天前文件 -mtime 修改时间、 -ctime 创建时间、 -atime 访问时间
$ find /root -mtime +10
搜索文件,与 find
命令很像,但更快,因为是从数据库里查找, 通常每天会进行数据更新。
# 搜索 README.md 相关文件
$ locate README.md
# 忽略大小写
$ locate -i README.md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输出的列表是按字母排序 (某些发行版可能不一样)。
参数 | 描述 |
---|---|
-l | 显示目录列表的详细信息 |
-h | 显示文件大小,需要和 -l 参数一起使用 |
-a | 列出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
-F | 显示文件类型 |
-i | 查看inode编号, 每个文件都有唯一的编号 |
-S | 以文件大小进行排序 |
-t | 以文件修改时间排序 |
-r | 输出结果倒序排列 |
# 显示当前目录列表
$ ls
# 列出指定目录下的列表
$ ls ./src
# 显示目录列表的详细信息
$ ls -l
# 显示目录列表详细信息和大小
$ ls -lh
# 列出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 ls -a
# -F 可以显示类型,用以区分是文件还是目录
# 后缀为 ”/“ 代表是目录,”*“ 为可执行文件,没有则为文件
$ ls -F
# 过滤文件列表, * 代表0个或多个字符, ? 代表一个字符
$ ls javasc*
# -i 查看inode编号, 每一个文件或目录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这个数字由内核分配给文件系统中的每一个对象
$ ls -i
文件权限说明,当敲入 ls -la
最左侧会出现10个字符:
$ ls -la
-rw-r--r-- 1 root root 0 Jan 3 11:01 master-stderr.log
[-][rwx][r-x][r--]
转换为 1 234 567 890
- 1 代表这个文件名是目录还是文件
-
文件- d 目录
- l 链接文件
- b 则表示为设备文件里面的可供储存的周边设备(可随机存取设备)
- c 则表示为设备文件里面的序列埠设备,例如键盘、鼠标(一次性读取设 备)
- 234 拥有者权限, 分别为 可读、可写、可执行
- 567 群组使用者权限, 分别为 可读、可写、可执行
- 890 其他使用者权限, 分别为 可读、可写、可执行
权限的位置是不会改变的,有权限则显示,无权限则 -
显示。
是Print Working Directory的缩写, 显示当前工作目录
$ pwd
统计文件的行数、字数、字节数, 常见用于统计代码行数
# 统计字节数
$ wc -c README.md
# 统计行数
$ wc -l README.md
# 统计字数
$ wc -w README.md
# 统计字符数
$ wc -m README.md
用于修改文件属性, 这项指令可改变存放在ext2文件系统上的文件或目录属性。
参数 | 描述 |
---|---|
a | 让文件或目录仅供附加用途 |
b | 不更新文件或目录的最后存取时间 |
c | 将文件或目录压缩后存放 |
d | 将文件或目录排除在倾倒操作之外 |
i | 不得任意更动文件或目录 |
s | 保密性删除文件或目录 |
S | 即时更新文件或目录 |
u | 预防意外删除 |
-R | 递归处理,将指令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
-v<版本编号> | 设置文件或目录版本 |
-V |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
+<属性> | 开启文件或目录的该项属性 |
-<属性> | 关闭文件或目录的该项属性 |
=<属性> | 指定文件或目录的该项属性 |
# 锁定该文件, 防止文件被修改或删除
$ chattr +i README.md
# -i 解锁文件
$ chattr -i README.md
# 可以使用 lsattr 查看赋予的属性
$ lsattr README.md
----i--------e-- README.md
合并N个文件的列,相当于追加文件内容。
# 1.txt 和 2.txt 合并输出
$ paste 1.txt 2.txt
# 1.txt 2.txt 合并后保存为 3.txt
$ paste 1.txt 2.txt > 3.txt
用于显示文件或目录的状态信息
stat logs
# File: ‘logs/’
# Size: 16384 Blocks: 32 IO Block: 4096 directory
# Device: fd01h/64769d Inode: 669067 Links: 5
# Access: (0755/drwxr-xr-x) Uid: ( 0/ root) Gid: ( 0/ root)
# Access: 2020-07-07 17:24:23.941816812 +0800
# Modify: 2020-07-12 11:46:55.567707577 +0800
# Change: 2020-07-12 11:46:55.567707577 +0800
# Birth: -
强大的文本搜索工具,被称为Linux命令三剑客之老三。
命令用法:grep [option] pattern file...
参数 | 描述 |
---|---|
-i | 忽略大小写 |
-n | 打印匹配行号 |
-c | 打印匹配成功的次数 |
--color | 高亮打印匹配文本 |
-o | 只打印匹配到的内容 |
-v | 反向查找 |
-E | 正则查找 |
-w | 匹配单词 |
-r | 从目录下递归搜索 |
# 从 README.md 文件中搜索 linux 关键字
$ grep "linux" README.md
$ grep "linux" README.md README2.md # 多个文件搜索
# 高亮打印匹配文本
$ grep "linux" README.md --color
# -o 只打印匹配到的内容
$ grep -o "linux" README.md --color
# -n 打印匹配的行号
$ grep -n "linux" README.md
# -c 只打印成功匹配的次数
$ grep -c "linux" README.md
# -r 递归搜索目录文件
$ grep -r "linux" ./src
# 使用 glob 风格表达式搜索
# 等价于 grep -E "[0-9]" README.md
$ egrep "[0-9]"
sed(stream editor) 是一种流编辑器,它一次处理一行内容。处理时,把当前处理的行存储在临时缓冲区中,称为“模式空间”,接着用 sed 命令处理缓冲区中的内容,处理完成后,把缓冲区的内容送往屏幕。
sed
主要用来自动编辑一个或多个文件、简化对文件的反复操作、编写转换程序等。
命令格式:sed options script file...
选项
参数 | 描述 |
---|---|
-e script | 在处理输入时,将script中指定的命令添加到已有的命令中 |
-f file | 在处理输入时,将file中指定的命令添加到已有的命令中 |
-n | 不产生命令输入,使用print命令来完成输出 |
-i | 直接编辑文件并保存 |
-i.bak | 备份文件并编辑保存 |
来个简单的例子:
$ cat test.txt
i like apple
i like apple
i like apple
i like apple
$ sed 's/apple/banana/' test.txt
i like banana
i like banana
i like banana
i like banana
运行上面例子结果就会马上显示出来。
命令解释: sed 's/要替换的内容/替换后的内容/' 文件名
, s(substitute)替代
如果需要执行多个命令时只要指定 -e
选项就可以了:
# 多个命令使用分号分隔
$ sed 's/apple/banana/; s/i/I/' test.txt
I like banana
I like banana
I like banana
I like banana
当需要执行大量命令时使用 -e
选项就有点鸡助了, 这时候可以将命令存储在一个单独文件中,然后在执行时指定 -f
选项读取。
$ cat cmd.sed
s/apple/banana/
s/i/I/
# 执行
$ sed -f cmd.sed test.txt
在执行 sed
时指定 -i
选项可以直接编辑文件并保存。
$ sed -i 's/apple/banana/' test.txt
如果是在 mac
上运行会报错:
那是因为 mac 强制要求备份
sed: 1: "test.txt": undefined label '.txt'
# 指定备份后缀 .bak 执行后将生成一个 test.txt.bak 文件
$ sed -i '.bak' 's/apple/banana/' test.txt
# 或者指定 -i.bak 选项, 会默认保存备份文件, 不需要指定备份后缀
$ sed -i.bak 's/apple/banana/' test.txt
s命令最后有一个可选的 flags s/pattern/replacement/flags
, 有4种可用的标记:
- 数字(大于0),表明新文本将替换第几处模式匹配的地方
- g, 全局匹配, 表示会替换所有匹配的文本
- p, 表明原先的内容要先打印出来
- w file, 将替换的结果写入到文件中
1、数字:
表明只替换每行中第二次出现的匹配模式。
$ cat test.txt
i like apple apple
i like apple apple
$ sed 's/apple/banana/2' test.txt
i like banana apple
i like banana apple
2、g:
在替换时如果不带 g
标记只会替换每行中第一次出现匹配模式。
$ cat test.txt
i like apple apple
i like apple apple
# 没有带 g 标记
$ sed 's/apple/banana/' test.txt
i like banana apple
i like banana apple
# 带 g 标记
$ sed 's/apple/banana/g' test.txt
i like banana banana
i like banana banana
3、p:
p 替换标记会打印与替换命令中指定的模式匹配的行,通常会与 -n
选项一起使用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n 选项会禁止 sed
编辑器输出,但p替换标记会输出修改过的行,将两者配合使用的效果就是只输出被替换命令修改过的行。
$ cat test.txt
i like apple apple
i like apple apple
$ sed -n 's/apple/banana/p' test.txt
i like banana apple
i like banana apple
4、w:
将命令替换的结果写入到文件中
$ sed 's/apple/banana/w 1.txt' test.txt
当遇到需要匹配反斜杠 /
时就很麻烦了,需要做转义:
# 将 /bin/sh 替换为 /bin/bash
$ sed 's/\/bin\/sh/\/bin\/bash/' test.txt
如果有大量这种反斜杠可读性就变差了, 还好 sed 提供了感叹号作为字符串分隔符:
# 感叹号是一个占位符, 代表的是 / 反斜杠
$ sed 's!/bin/sh!/bin/bash!' test.txt
默认情况下 sed
命令会作用于所有行,如果只想作用于某些行,比如第10行到100行,则必须用行寻址(Line Addressing)。
有两种形式的行寻址:
- 以数字形式表示行区间
- 以文本模式来过滤出行
1、数字方式的行寻址:
以数字 2 表示只处理第2行
$ sed '2s/apple/banana/' test.txt
i like apple
i like banana
i like apple
i like apple
i like apple
以区间来表示,第2行到3行
$ sed '2,3s/apple/banana/' test.txt
i like apple
i like banana
i like banana
i like apple
i like apple
从某行开始的所有行, 用美元符号 $
表示末尾行
$ sed '2,$s/apple/banana/' test.txt
i like apple
i like banana
i like banana
i like banana
i like banana
2、以文本模式过滤出行
如果只想作用于 B
开头的行, 则可以使用文本模式过滤, 支持正则表达式。
格式: /pattern/command
$ cat README.md
A: Good
B: Bad
A: Good
B: Bad
将所有 B 开头的 Bad 改成 Good!
$ sed '/B/s/Bad/Good!/' test.txt
A: Good
B: Good!
A: Good
B: Good!
3、多个命令使用相同行寻址
要将多个命令使用相同行寻址可以使用分隔符:
$ sed '1,$s/Bad/Luck/;1,$s/Good/Nice!/' test.txt
A: Nice!
B: Luck
A: Nice!
B: Luck
这只是其中一种办法,更好的办法是使用花括号将多条命令组合在一起:
$ sed '1,${
s/Bad/Luck/
s/Good/Nice!/
}' test.txt
# 打印:
A: Nice!
B: Luck
A: Nice!
B: Luck
只在多个命令使用相同寻址才使用花括号。
删除行使用 d
命令来执行, 使用该命令需要小心,如果不指定行寻址会删除所有行。
只指定 d
命令将删除所有行
$ sed 'd' test.txt
# 上面并不会删除所有行,你需要指定 -i 直接编辑
$ sed -i 'd' test.txt
上面已经介绍过通过数字方式寻址行,同样适用删除:
# 只删除第一行
$ sed '1d' test.txt
或者通过数字区间
# 删除1-3行
$ sed '1,3d' test.txt
# 删除第一行以及后面所有行
$ sed '1,$d' test.txt
可以通过 -n
参数来打印指定的行内容
打印 10-20 行内容:
$ sed -n '10,20p' README.md
打印第一行内容:
$ sed -n '1p' README.md
进入指定目录
# 进入当前 src 目录
$ cd src
# 回到上一次目录
$ cd -
# 返回上一级目录
$ cd ..
$ cd ../../.. # 返回多级
# 进入家目录
$ cd ~
$ cd # 或者不带任何参数
# 将上一个命令的参数作为cd参数使用
$ cd !$
# 模糊匹配目录,有时目录名很长一个一个敲效率就很低
# * 代表0个或多个字符, ? 代表一个字符
$ cd javasc*
拷贝文件或目录
# 将当前 README.md 文件拷贝到上一层
$ cp ./README.md ../README.md
# -a 将原文件属性一同拷贝, 修改时间、创建时间等
$ cp -a ./README.md ../README.md
# -r 用于递归拷贝目录
$ cp -r home ../home
# -i 如果目标文件存在会询问用户是否需要覆盖
$ cp -i README.md README.md
mv
有2个用途:
- 将文件或目录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 将文件或目录重命名
注:实际上 mv
是用来移动文件或目录,只不过有类似重命名的功能而已。
# 将 README.md 重命名为 README-2.md, 如果 README-2.md 存在会直接覆盖。
$ mv README.md README-2.md
# 将 README.md 移动到上一层目录
$ mv README.md ../README.md
# -i 交互式操作,如果目标文件存在则进行询问是否覆盖
$ mv -i README.md ../README.md
# -f 如果出现同名直接覆盖
$ mv -f 1.txt 2.txt
open
命令可在 linux
/ mac
具有可视化界面下进行文本编辑、打开应用程序等功能。
参数 | 描述 |
---|---|
-n | 即使该应用程序已经在运行,也要打开它的新实例。(适用于Mac) |
-e | 使用默认编辑器打开文件 |
-a | 用指定的应用程序来打开指定的文件 |
# 在mac下用Finder打开当前目录
$ open .
# 用默认应用程序打开文件
$ open README.md
# 用默认编辑器打开文件
$ open -e README.md
# 如果是一个URL用默认浏览器打开页面
$ open https://github.com/xjh22222228/linux-manual.git
# 指定某个应用程序打开某个文件, 如果不指定文件默认直接打开程序
$ open -a /Applications/Google\ Chrome.app README.md
在当前Shell环境中从指定文件读取和执行命令, 通常用于重新执行环境。
它有个别名 .
点操作符号。
# 等价 . ~/.bash_profile
$ source ~/.bash_profile
实际上大部分开发者都没搞懂 source
命令。 可以把它理解为编程语言中的 import
, java/python/js
都有这个,就是用来导入文件。
下面演示 source 用于 shell 脚本中
util.sh
#!/bin/bash
getName() {
echo "Linux"
}
main.sh
#!/bin/bash
# 加载文件
source ./util.sh
# 这样就可以调用 util 文件中的函数了
echo $(getName)
生成目录树结构, 通常用于描述项目结构。
# 递归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并生成目录树
$ tree
# .
# ├── LICENSE
# ├── README.md
# └── media
# └── poster.jpg
# -I 忽略某些目录
$ tree -I "node_modules|.git|.svn"
# 只显示目录
$ tree -d
# 指定要递归的目录层级
$ tree -L 3
将某一个文件在另外一个位置建立并产生同步的链接。 当不同的2个目录需要同时引用某一个文件时此命令就派上用场了。
软链接也可以叫符号链接:
- 软链接,以路径的形式存在。类似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快捷方式
- 软链接可以 跨文件系统 ,硬链接不可以
- 软链接可以对一个不存在的文件名进行链接
- 软链接可以对目录进行链接
硬链接:
- 硬链接,以文件副本的形式存在。但不占用实际空间, 从根本上而言就是同一个文件。
- 不允许给目录创建硬链接
- 硬链接只有在同一个文件系统中才能创建
共同点:
- 修改原文件内容创建的链接文件也会同步修改
# 默认创建硬链接
$ ln 1.md 2.md
# -s 创建软链接, 2.md 就相当于副本
$ ln -s 1.md 2.md
# -f 强制执行创建
$ ln -f README.md ./src/a.md
查看文件类型, 比如文件、目录、二进制、符号链接等
# 输出 README.md: ASCII text
$ file README.md
# index.html: HTML document, UTF-8 Unicode text, with very long lines, with no line terminators
$ file index.html
将文本内容以行为单位进行排序。
参数 | 描述 |
---|---|
-c | 检查文件是否已排序,若已经排序则什么都不输出 |
-r | 以倒序来排序 |
-b | 忽略每行开头的空格 |
-o | 将排序结果输出到文件 |
-u | 排序并去重,每行都是唯一的 |
-n | 按照数值大小排序 |
# 排序并打印到终端
$ sort README.md
# 排序并去重将结果输出到 u.md 文件,可以用来替代 uniq 命令
$ sort -u README.md -o u.md
uniq
命令用于检查或删除文件中重复出现的行内容。
# 将 1.txt 文件重复内容过滤后输出到 2.txt 文件
$ uniq 1.txt 2.txt
# -c 在左边显示每行重复次数
$ uniq -c 1.txt
# -d 只显示重复行内容
$ uniq -d 1.txt
uniq
命令有个问题,只能过滤相邻的内容,比如:
111
111
222
333
222
结果: 222 也重复但是不是相邻
111
222
333
222
解决办法是配合使用 sort
命令, 原理是先排序为相邻再去重(实际上只用 sort 命令就能解决):
$ sort 1.txt | uniq > 2.txt
将一个文件切割成数个文件, 对于大文件来说非常实用。
# 将 README.md 文件每10行分割成一个文件
$ split -10 README.md
# -b 按字节分割
$ split -b 100000 README.md
# 指定分割后的文件名前缀为 READ ,分割后会自动在文件名后随机加上编号
$ split -b 100000 README.md READ
vi 编辑器是Unix系统最初的编辑器,在GNU项目将vi编辑器移植到开源世界时,他们决定对其做一些改进,开发人员也就将它重命名为 vi improved
。
vim
(vi improved) 是 vi
的升级版,所以只需要知道 vim
即可, 是一个非强大的文本编辑器,学习成本不低,需要长期使用才能记牢每一个指令操作。
这是一份速查表,使用的时候注意区分大小写。
vim 的快捷键指令非常多,只列出一些实用性便于记忆。
打开文件
# 最简单的打开文件方式, 如果文件不存在会开辟一段新的缓冲区域来编辑。
$ vim README.md
# 打开文件并定位到最后一行
$ vim + README.md
# 打开文件并定位到某一行, +号后面指定行数
$ vim +100 README.md
# 打开多个文件
# :bn 切换下一个文件
# :bp 切换上一个文件
# :ls 列出所有已经打开的文件
# :b2 切换到第2个文件, 2是个任意数字
$ vim 1.txt 2.txt
光标定位插入
快捷键 | 描述 |
---|---|
i | 在当前光标位置插入 |
I | 在当前光标行第一个字符插入 |
a | 在当前光标后一个字符插入 |
A | 光标到当前行最后一个字符插入 |
H | 光标到第一行第一个字符 (是以终端大小来计算,不是原文本的第一行) |
M | 光标到中间第一行 (是以终端大小来计算) |
L | 光标到最后行第一个字符 (是以终端大小来计算) |
E | 将光标定位到右边的空格 |
o | 在当前光标下一行插入 |
O | 在当前光标上一行插入 |
:n | 将光标定位到 n 行 |
撤销
快捷键 | 描述 |
---|---|
u | 撤销上一次编辑内容 |
U | 撤销当前光标整行内容 |
Ctrl + r | 还原初始文件状态 |
e! | 撤销所有修改,恢复打开文件时的状态 |
删除
快捷键 | 描述 |
---|---|
dd | 删除当前行 |
dj | 删除上一行 |
dk | 删除下一行 |
:1,$d | 删除所有行 |
拷贝/粘贴
快捷键 | 描述 |
---|---|
yy | 拷贝当前行 |
p | 在当前光标粘贴上一次拷贝的内容 |
搜索
快捷键 | 描述 |
---|---|
:/text | 从上往下查找 text,按 n 向下搜索, 按 N 想前搜索 |
:?text | 从下往上查找 text,按 n 向下搜索, 按 N 想前搜索 |
替换
要想匹配 /
需要反斜杠进行转义: \/
快捷键 | 描述 |
---|---|
:s/old/new | 找到old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并用new来替换 |
:s/old/new/g | 找到所有old出现的地方并用new来替换(当前屏幕) |
:%s/old/new/g | 替换整个文件中的所有old |
:%s/old/new/gc | 替换整个文件中的所有old,但在每次出现时询问是否替换 |
:n,ms/old/new/g | 替换行号n和m之间的所有old |
退出
先按 ESC
键然后再操作后面的快捷键。
快捷键 | 描述 |
---|---|
:w | 写入但不退出 |
:w! | 强制保存,但不退出 |
:q! | 退出但不保存 |
:wq | 保存写入内容并退出 |
:w file | 将当前文件内容保存到 file 文件中 |
:qa! | 退出所有文件并不做保存,比如打开了多个文件 |
设置
快捷键 | 描述 |
---|---|
:set ignorecase | 忽略大小写查找 |
:set noignorecase | 不忽略大小写查找 |
:set hlsearch | 高亮搜索结果 |
:set nohlsearch | 关闭高亮搜索显示 |
:set hlsearch | 高亮搜索结果 |
:set number | 显示行号 |
:set nonumber | 不显示行号 |
程序以挂起方式运行。
nohup
命令会自动将 STDOUT(标准输出)和STDERR(标准错误)的消息重定向到一个名为 nohup.out
文件。
# 例如运行一个 node.js 程序
$ nohup node main.js
# 在当前目录会出现 nohup.out 文件,里面包含了 Hello World
$ nohup echo "Hello World"
通常用于监听1个命令的运行结果、定时执行命令
# 每5秒执行一次 tail 命令, 如果不指定-n 默认为2秒
$ watch -n 5 "tail README.md"
# -d 高亮显示变化内容
$ watch -n 5 -d "tail README.md"
测试目标地址是否可连接、延迟度
# 测试 github.com 连通性, 按 ctrl + C 停止
$ ping github.com
# ping 5次后断开
$ ping -c 5 xiejiahe.com
# 每5秒ping 一次
$ ping -i 5 xiejiahe.com
查找某个命令存储在哪个位置, 输出绝对路径, which
会在环境变量 $PATH
设置的目录里去查找。
注: 可以通过 echo $PATH
查看设置的目录。
只有内建命令才会正常打印,判断是否内建命令可以通过 type 检查。
$ which top # /usr/bin/top
# 查找pwd发现会找不到,因为 pwd 是shell内置命令
$ which pwd
# 打印多个命令
$which ls vi
将系统关机或重启操作。
# 什么参数都不加,默认会在1分钟后关机
$ shutdown
# 在将系统的服务停掉之后就重新开机
$ shutdown -r now
# 关闭系统并切断电源
$ shutdown -h now # 立即关机, 实际上调用 init 0
# 把前一个关机或重启取消掉
$ shutdown -c
# 设定一个时间关机, "&" 符号表示后台模式,让出CLI
$ shutdown -h 05:33 &
$ shutdown +5 "5分钟后关机" # 5分钟后关机,同时送出警告信息给登入用户:
有点类似 shutdown
命令, 用于重新启动系统。
# 重启系统
$ reboot
# -f 强制重启
$ reboot -f
# 用于模拟重新启动系统,不会真实重启,数据会写入 /var/log/wtmp
$ reboot -w
# 在重新启动之前关闭所有网络界面
$ reboot -i
查看系统负载信息, 此命令非常简单,没有太多的参数。
# 21:51:53 当前时间
# up 750 days, 13:24 当前系统运行的天数,小时,分钟 (从上次开机起计算)
# 1 user 当前系统登录用户数
# load average: 0.08, 0.07, 0.06 一分钟、5分钟、15分钟平均负载, 这3个值不能大于CPU个数,如果大于了说明系统负载高,性能低。
$ uptime # 21:51:53 up 750 days, 13:24, 1 user, load average: 0.08, 0.07, 0.06
周期性执行任务, 通常用于定时执行作业。
# 列出该用户设置
$ crontab -l
# 编辑该用户设置
$ crontab -e
# 删除该用户设置
$ crontab -r
* * * * *
分别含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周中的某一天 (0 - 7) 0或7代表是星期日
│ │ │ └────────── 月份 (1 - 12)
│ │ └─────────────── 一个月的某一天 (1 - 31)
│ └──────────────────── 小时 (0 - 23)
└───────────────────────── 分钟 (0 - 59)
18 18 * * * 指令
* * * * */1 指令
00 12 1 * * 指令
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就比较麻烦了, 需要配合 date 命令和 if 流程语句来实现,
这里 if 语句检查明天的日期是不是01,如果是今天就是最后一天,
每天中午12点检查今天是不是最后一天
00 12 * * * if [ `date +%d -d tomorrow` = 01 ] ; then ; 要执行的指令
0 0 * * 1,2,3,4,5,6 指令
0 23-8/1 * * * 指令
在指定时间执行指令,at
命令时间参数相当复杂,只需要了解常用即可。
参数 | 描述 |
---|---|
-d | 删除已经设定的任务, atrm 别名 |
-v | 显示任务将被执行的时间 |
-c | 打印任务的内容到标准输出 |
-f | 指定文件读取任务 |
设定任务, 执行后进入交互输入要执行的指令, 按 Ctrl+D
完成并退出。
# 三天后的下午 5点
$ at 5pm+3 days
# 明天上午 11点11分
$ at 11:11 tomorrow
# 今天上午 11点11分
$ at 11:11
# 当前时间之后1分钟
# year 年
# month 月
# day 日
# hours 小时
# minutes 分钟
$ at now +1 minutes
# 也可以通过管道执行,免去交互
echo "ls" | at 11:11
指定文件运行脚本
$ at 11:11 -f /opt/script.sh
查看当前任务队列
$ atq
2 Sat Jan 30 11:46:00 2021 a root
查看指定任务内容
# 2为编号
$ at -c 2
删除已经设定的任务
# 1 是编号, 通过 atq 查看
$ at -d 1
# 等价
$ atrm 1
打印系统信息
参数 | 描述 |
---|---|
-a | 打印系统所有信息 |
-r | 打印系统版本 |
-n | 打印网络节点主机名称 |
-p | 打印处理器名称 |
-m | 打印主机的硬件架构名称 |
# 不带任何参数打印当前操作系统内核名称
$ uname # Linux , 等价于 uname -s
# 打印系统所有信息
$ uname -a
# -r 打印系统版本 , 如果次版本号都是偶数,说明是一个稳定版
$ uname -r # 3.10.0-514.26.2.el7.x86_64
# 打印网络节点主机名称
$ uname -n # Yin.local
# 打印处理器名称
$ uname -p # i386
# 打印主机的硬件架构名称
$ uname -m # x86_64
配置或显示系统网卡的网络参数
# 显示所有网络参数信息
$ ifconfig
# 配置网卡IP地址
$ ifconfig eth0 192.168.1.111
用来定位指令的二进制程序、源代码文件和man手册页等相关文件的路径。
注意:whereis
是从数据库里查找的,因此特别快,默认情况下一星期更新一次数据,所以有时会查找删除的数据或者刚建立的数据无法找到问题。
# 查找 nginx
$ whereis nginx # nginx: /usr/sbin/nginx /usr/lib64/nginx /etc/nginx /usr/share/nginx /usr/share/man/man8/nginx.8.gz /usr/share/man/man3/nginx.3pm.gz
# -b 指定只查找二进制
$ where -b nginx # nginx: /usr/sbin/nginx /usr/lib64/nginx /etc/nginx /usr/share/nginx
# -m 指定查找说明文件 man
$ whereis -m nginx # nginx: /usr/share/man/man8/nginx.8.gz /usr/share/man/man3/nginx.3pm.gz
修改文件或目录权限
chmod [参数选项] [mode, 八进制或符号表示] files...
u
符号代表当前用户。g
符号代表和当前用户在同一个组的用户,以下简称组用户。o
符号代表其他用户。a
符号代表所有用户。r
符号代表读权限以及八进制数4。w
符号代表写权限以及八进制数2。x
符号代表执行权限以及八进制数1。X
符号代表如果目标文件是可执行文件或目录,可给其设置可执行权限。s
符号代表设置权限suid和sgid,使用权限组合u+s设定文件的用户的ID位,g+s设置组用户ID位。t
符号代表只有目录或文件的所有者才可以删除目录下的文件。+
符号代表添加目标用户相应的权限。-
符号代表删除目标用户相应的权限。=
符号代表添加目标用户相应的权限,删除未提到的权限。
权限 | 二进制值 | 八进制值 | 描述 |
---|---|---|---|
--- | 000 | 0 | 没有任何权限 |
--x | 001 | 1 | 只有执行权限 |
-w- | 010 | 2 | 只有写入权限 |
-wx | 011 | 3 | 有写入和执行权限 |
r-- | 100 | 4 | 只有读取权限 |
r-x | 101 | 5 | 有读取和执行权限 |
rw- | 110 | 6 | 有读取和写入权限 |
rwx | 111 | 7 | 有全部权限 |
# README.md 文件设为所有用户可读取
$ chmod a+r README.md
# -R 递归目录下所有文件
$ chmod a+r src/
# 也可以用八进制符号表示
# 3个数字分别为 x,y,z 表示User、Group、及Other的权限。
# r=4, w=2, x=1
$ chmod 777 README.md # 等价于 chmod a=rwx README.md
全名list open files, 列出当前系统已经被打开的文件。
## 打印所有打开文件的的列表
$ lsof
# 查看指定端口被占用情况
$ lsof -i:8080
# -p 列出指定进程号所打开的文件
$ lsof -p 6112
用来变更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或所属群组
# 将 README.md 文件拥有者设为 byroot
$ chown byroot README.md
# 使用-R递归处理文件
$ chown -R byroot src/
# 改变所属群组, 拥有者设为 byroot 群组设为 byrootgroup
$ chown byroot:byrootgroup README.md
系统服务管理器指令, 通常用来设置某个服务器默认开机启动或关闭。
命令:systemctl [command] [unit]
# 立即启动服务
$ systemctl start nginx.service
# 立即停止服务
$ systemctl stop nginx.service
# 重启服务,stop 后 start
$ systemctl restart nginx.service
# 重新载入服务, 一般情况下重新载入新的配置
$ systemctl reload nginx.service
# 下次开机时默认启动服务
$ systemctl enable nginx.service
# 下次开机时不会启动服务
$ systemctl disable nginx.service
# 查看某个服务状态信息
$ systemctl status nginx.service
# 当前服务是否正在运行中
$ systemctl is-active nginx.service
# 查看服务开机有没有默认启动
$ systemctl is-enable nginx.service
管理操作系统服务的命令, 是Redhat Linux兼容的发行版中用来控制系统服务的实用工具,它以启动、停止、重新启动和关闭系统服务,还可以显示所有系统服务的当前状态。
# 启动 docker 服务
$ service docker start
# 查看 docker 状态
$ service docker status
# 停止 docker 服务
$ service docker stop
# 重新启动 docker 服务
$ service docker restart
# 查看所有服务状态
$ service --status-all
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参数 | 描述 |
---|---|
-h | 自动按大小转换对应单位进行格式化显示 |
-b | 字节单位显示 |
-k | KB单位显示 |
-m | MB单位显示 |
-g | GB单位显示 |
-s <秒> | 每S秒监控内存使用情况 |
解释:
- total 内存总数
- used 已使用内存
- free 空闲内存
- shared 当前已废弃内存
- buff/cache 缓存内存数
- available 可用内存数
$ free
# 输出以下, 默认以字节为单位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1882192 485312 448424 704 948456 1204660
Swap: 0 0 0
# MB单位显示
$ free -m
# 10秒执行一次查询
$ free -s 10
type
命令有2个作用:
- 用来查找命令的位置,类似 which 命令
- 检测某个命令是内建命令还是外部命令
普及:内建命令和外部命令的区别:内建命令不会衍生出子进程,而外部命令会衍生出一个子进程然后执行命令, 所以内建命令执行效率要高。
# cd is a shell builtin 表示这是shell内建命令
$ type cd
# ps is hashed (/usr/bin/ps) 表示这是一个外部命令
$ type ps
设置命令别名,用于简化较长的命令。
# 列出所有已设置的别名
$ alias
# 设置别名
$ alias ll='ls -l'
删除别名
# 删除所有别名
$ unalias -a
# 删除指定别名
$ unalias ll
测试某条命令执行所需花费时间
# time 后面跟着要测试的命令
# 输出: 0.02s user 0.01s system 0% cpu 6.233 total
$ time curl https://github.com/xjh22222228/linux-manual
显示当前运行在后台模式中的所有用户的进程(作业)
参数 | 描述 |
---|---|
-l | 打印进程的PID和作业号以及作业命令 |
-n | 只列出上次shell发出的通知后改变了状态的作业 |
-p | 只列出作业的PID(进程ID) |
-r | 只列出运行中的作业 |
-s | 只列出已停止的作业 |
# 先来启一个后台作业进程, & 符号表示后台运行
$ sleep 100 &
# 查看后台作业
$ jobs # 输出:[1]+ Running sleep 3 &
相关命令 &
&
符号表示后台运行, 只要在命令后面加上 &
符号即可。
如果一个命令运行的时间非常长,比如处理文件、HTTP请求时就可以在后台运行,这样就可以让出shell继续执行其他命令。
# 模拟了休眠100秒并在后台运行
$ sleep 100 &
你可以通过 jobs 命令来查看后台作业。
screen 命令可以在当前窗口创建多个窗口。
场景:比如我们在当前Shell窗口中运行 python main.py
后就不能操作其他了,除非使用 nohup
等命令挂载到后台。 screen 命令则可以解决此问题。
screen
命令有些发行版Linux会自带,有些则没有,安装:
$ yum install screen -y
参数 | 描述 |
---|---|
-ls | 列表当前所有session窗口 |
-S | 新建窗口时指定名字 |
-r | 回到指定名字Session窗口 |
最简单的创建一个新窗口就是直接敲 screen
$ screen
最好的方式是指定 -S 给一个Session名字,以便知道这个窗口是干什么的:
$ screen -S python
列表所有Session窗口
$ screen -ls
There is a screen on:
18772.python (Attached)
1 Socket in /var/run/screen/S-root.
杀死Session窗口, 18722
是Session Id, 通过 screen -ls
可以找到
$ screen -S 18722 -X quit
回到指定名字的Session窗口
$ screen -r python
# 只有一个session情况下允许不指定名字
$ screen -r
退出并杀死当前窗口,也可以按 Ctrl+D
$ exit
只有在 screen session 窗口中使用
参数 | 描述 |
---|---|
Ctrl+a x | 锁定当前窗口,需要密码才能解开 |
Ctrl+a d | 暂时离开当前窗口 |
操作:按住 Ctrl+a 然后放, 再按 x。
查看当前系统进程状态。
ps
命令非常复杂,且参数极多,由于 ps
历史问题,参数风格支持了三种 UNIX
/BSD
/``GNU` 这里不详细的介绍,感兴趣可以自行了解。
- Unix 风格参数 - 前面加单破折线
- BSD 风格的参数 - 前面不加破折线
- GNU 风格长参数 - 前面加双破折线
参数 | 描述 |
---|---|
-A | 显示所有进程 |
-N | 显示与指定参数不符的所有进程 |
-a | 显示除控制进程和无终端进程外的所有进程 |
-d | 显示除控制进程外的所有进程 |
-e | 显示所有进程 |
-C cmdlist | 显示包含在cmdlist列表中的进程 |
-G grplist | 显示组ID在grplist列表中的进程 |
-U userlist | 显示属主的用户ID在userlist列表中的进程 |
-g grplist | 显示会话或组ID在grplist列表中的进程 |
-p pidlist | 显示PID在pidlist列表中的进程 |
-s sesslist | 显示会话ID在sesslist列表中的进程 |
-t ttylist | 显示终端ID在ttylist列表中的进程 |
-u userlist | 显示有效用户ID在userlist列表中的进程 |
-F | 显示更多额外输出(相对-f参数而言) |
-O format | 显示默认的输出列以及format列表指定的特定列 |
-M | 显示进程的安全信息 |
-c | 显示进程的额外条调度器信息 |
-l | 显示长列表 |
-o format | 仅显示由format指定的列表 |
-y | 不要显示进程标记(process tag, 表明进程状态的标记) |
-Z | 显示安全标签(security context)信息 |
-H | 用层级格式来显示进程(树状,用来显示父进程) |
-n namelist | 定义了WCHAN列显示的值 |
-w | 采用宽输出模式,不限宽显示 |
-L | 显示进程中的线程 |
-V | 显示PS命令的版本号 |
# 显示所有进程信息
$ ps -A
# 显示指定用户进程信息
$ ps -u root
# 显示所有进程信息包括命令行
$ ps -ef # -e 等价于 -A , 即等价于 ps -Af
# 这是 BSD 风格参数,列出所有正在内存中的进程
$ ps aux
# 配合 grep 查询指定进程
$ ps -ef | grep nginx
pstree命令以树状图的方式展现进程之间的派生关系。
$ pstree -a
# 输出信息:
├─AliSecGuard
├─assist_daemon
│ └─7*[{assist_daemon}]
├─atd -f
├─auditd -n
│ └─{auditd}
├─crond -n
├─dbus-daemon --system --address=systemd: --nofork --nopidfile --systemd-activation
├─dhclient -H debug010000002015 -1 -q -lf /var/lib/dhclient/dhclient--eth0.lease -pf /var/run/dhclient-eth0.pid eth0
├─frps -c ./frps.ini
│ └─2*[{frps}]
├─nginx
│ └─nginx
├─ntpd -u ntp:ntp -g
├─polkitd --no-debug
│ └─5*[{polkitd}]
├─rsyslogd -n
│ └─2*[{rsyslogd}]
├─sshd -D
│ └─sshd
│ └─bash
│ └─pstree -a
├─systemd-journal
├─systemd-logind
├─systemd-udevd
└─tuned -Es /usr/sbin/tuned -l -P
└─4*[{tuned}]
$ pstree -p
# 输出信息:
systemd(1)─┬─AliSecGuard(9347)─┬─{AliSecGuard}(9348)
├─agetty(474)
├─agetty(475)
├─assist_daemon(1356)─┬─{assist_daemon}(1370)
│ ├─{assist_daemon}(1371)
│ ├─{assist_daemon}(1372)
│ ├─{assist_daemon}(1870)
│ ├─{assist_daemon}(1871)
│ ├─{assist_daemon}(1872)
│ └─{assist_daemon}(1873)
├─atd(459)
├─auditd(368)───{auditd}(375)
├─crond(455)
├─dbus-daemon(440)
├─dhclient(680)
├─nginx(9605)───nginx(9608)
├─ntpd(766)
├─polkitd(448)─┬─{polkitd}(489)
│ ├─{polkitd}(490)
│ ├─{polkitd}(491)
│ ├─{polkitd}(492)
│ └─{polkitd}(493)
├─rsyslogd(740)─┬─{rsyslogd}(769)
│ └─{rsyslogd}(770)
├─sshd(4007)───sshd(21896)───bash(21898)───pstree(21921)
├─systemd-journal(326)
├─systemd-logind(445)
├─systemd-udevd(350)
└─tuned(743)─┬─{tuned}(1004)
├─{tuned}(1006)
├─{tuned}(1009)
└─{tuned}(1011)
实时查看系统执行中的程序, top 命令跟 ps
命令相似,但它是实时的。
默认情况下 top
命令启动时会按照 %CPU
值对进程排序。
名称 | 描述 |
---|---|
PID | 进程的ID |
USER | 进程的优先级 |
PR | 进程的优先级 |
NI | 进程的谦让度值 |
VIRT | 进程占用的虚拟内存总量 |
RES | 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总量 |
SHR | 进程和其他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量 |
S | 进程的状态(D=可中断的休眠状态,R在运行状态,S休眠状态,T跟踪状态或停止状态,Z=僵化状态) |
%CPU |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比例 |
%MEM | 进程使用的内存占可用内存的比例 |
TIME+ | 自进程启动到目前为止的CPU时间总量 |
COMMAND | 进程所对应的命令行名称,也就是启动的程序名 |
# 实时监听进程变化
#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 1 root 20 0 125124 3612 2428 S 0.0 0.2 0:04.88 systemd
$ top
# 显示2条
$ top -n 2
# 显示指定的进程信息
$ top -pid <pid>
# 查看进程所有的线程
$ top -H -p <pid>
查看网络系统状态信息
参数说明:
参数 | 描述 |
---|---|
a或--all | 显示所有连线中的Socket |
A<网络类型>或--<网络类型> | 列出该网络类型连线中的相关地址 |
c或--continuous | 持续列出网络状态 |
C或--cache | 显示路由器配置的快取信息 |
e或--extend | 显示网络其他相关信息 |
F或--fib | 显示FIB |
g或--groups | 显示多重广播功能群组组员名单 |
h或--help | 在线帮助 |
i或--interfaces | 显示网络界面信息表单 |
l或--listening | 显示监控中的服务器的Socket |
M或--masquerade | 显示伪装的网络连线 |
n或--numeric | 直接使用IP地址,而不通过域名服务器 |
N或--netlink或--symbolic | 显示网络硬件外围设备的符号连接名称 |
o或--timers | 显示计时器 |
p或--programs | 显示正在使用Socket的程序识别码和程序名称 |
r或--route | 显示Routing Table |
s或--statistics | 显示网络工作信息统计表 |
t或--tcp | 显示TCP传输协议的连线状况 |
u或--udp | 显示UDP传输协议的连线状况 |
v或--verbose |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
V或--version | 显示版本信息 |
w或--raw | 显示RAW传输协议的连线状况 |
x或--unix | 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A unix"参数相同 |
-ip或--inet | 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A inet"参数相同 |
# 列出所有占用端口
$ netstat -ntlp
# 显示所有网络状况
$ netstat -a
# 显示所有tcp网络状况
$ netstat -at
# 显示所有udp网络状况
$ netstat -au
# 配合grep命令查看某个端口被占用情况
$ netstat -ap | grep 8080
结束程序,kill 命令只支持进程id杀死,不支持进程名称。
信号 | 名称 | 描述 |
---|---|---|
1 | HUP | 挂起 |
2 | INT | 中断 |
3 | QUIT | 结束运行 |
9 | KILL | 无条件终止 |
11 | SEGV | 段错误 |
15 | TERM | 尽可能终止 |
17 | STOP | 无条件停止运行,但不终止 |
18 | TSTP | 停止或暂停,但继续在后台运行 |
19 | CONT | 在STOP或TSTP之后恢复执行 |
注:程序进程 id 可通过 top
等命令查看。
# 杀死 pid 为88 进程,不带参数默认等价 kill -15
$ kill 88
# 无条件终止进程,以下是等价,可以用进程名称信号
$ kill -KILL 88
$ kill -9 88
# 显示信号
$ kill -l
# 杀死指定用户的所有进程
$ kill -u nginx
杀死进程,可以杀死多个进程,比 kill
要强大, 支持通过进程名称杀死, 还支持通配符。
# 杀死以tcp进程名称开头的所有进程
$ killall tcp*
给系统添加新用户
注:
- 在创建新用户时如果不指定具体的值,就会使用系统那些默认值。
- 在创建新用户时如果未指定密码,需要使用
passwd
命令进行更改。
参数 | 描述 |
---|---|
-c comment | 给新用户添加备注 |
-d home_dir | 为主目录指定一个名字(如果不想用登录名作为主目录名的话) |
-e expire_date | 用YYYY-MM-DD格式指定一个账户过期的日期 |
-f inactive_days | 指定这个账户密码过期后多少天这个账户被禁用;0表示密码已过期就立即禁用,1表示禁用这个功能 |
-g initial_group | 指定用户登录组的GID或组名 |
-G group | 指定用户除登录组之外所属的一个或多个附加组 |
-k | 必须和-m一起使用,将/etc/skel目录的内容复制到用户的HOME目录 |
-m | 创建用户的HOME目录 |
-M | 不创建用户的HOME目录(当默认设置里要求创建时才使用这个选项) |
-n | 创建一个与用户登录名同名的新租 |
-r | 创建系统账户 |
-p passwd | 为用户账户指定默认密码 (需要使用openssl把明文进行加密后设置,否则无效) |
-s shell | 指定默认的登录shell |
-u uid | 为账户指定唯一的UID |
参数 | 描述 |
---|---|
-b default_home | 更改默认的创建用户HOME目录的位置 |
-e expiration_date | 更改默认的心账户的过期日期 |
-f inactive | 更改默认的心用户从密码过期到账户被禁用的天数 |
-g group | 更改默认的组名称或GID |
-s shell | 更改默认的登录shell |
# -D, 查看默认值
$ useradd -D
# 输出:
GROUP=100 # 新用户会被添加到GID为100的公共组
HOME=/home # 新用户的HOME目录将位于 /home/loginname
INACTIVE=-1 # 新用户账户密码在过期后不会被禁用
EXPIRE= # 新用户账户未被设置过期日期
SHELL=/bin/bash # 新用户账户将bash shell作为默认shell
SKEL=/etc/skel # 系统会将/etc/skel目录下的内容复制到用户的HOME目录下
CREATE_MAIL_SPOOL=yes # 系统为该用户账户在mail目录下创建一个用于接收邮件的文件
# 创建一个 test 用户, -m 创建 /home/test 目录
$ useradd -m test
# 创建一个用户并设置密码
$ useradd -m test # 不指定-p,因为需要加密那样很麻烦
$ passwd test # 通过passwd修改指定用户密码
添加新用户后可以执行 cat /etc/passwd
查看用户列表。
删除用户
# 删除用户,默认会从 /etc/passwd 文件中删除用户信息,而不会删除系统中属于该账户的任何文件
$ userdel 用户名
# -r 用来删除用户目录, 之前创建的 /home/用户名 就不存在了, 使用-r参数需要小心,要检查是否有重要文件。
$ userdel -r 用户名
修改用户密码, 只有 root
用户才有权限修改别人的密码。
使用 passwd
一般用于修改单个用户密码,如果想批量修改那么需要 chpasswd
命令。
# 如果不指定用户名,修改的是自己当前用户密码, 回车后输入新密码
$ passwd
# 修改指定用户密码,比如test用户
$ passwd test
类似 passwd
命令也是用于修改用户密码,但它支持批量修改用户。
chpasswd
命令从标准输入自动读取登录名和密码对(由冒号分割)列表,给密码加密。
# 利用输入重定向从文本中读取
$ chpasswd < users.txt
# 从标准输入读取
$ echo 'test:fff33300..a' | chpasswd
user.txt 内容:
test:helloworld0123..
test1:fff33300..
admin:youyouyou00..11
chsh
命令用于修改默认用户登录 shell。
修改后重新启动Shell即可生效(exit/logout),或重新启动系统。
# 必须使用完整路径,不能使用shell名
$ chsh -s /bin/zsh
查看当前 Shell
$ echo $SHELL # /bin/zsh
列出当前所有已安装的Shell
$ cat /etc/shells
# /bin/bash
# /bin/csh
# /bin/dash
# /bin/ksh
# /bin/sh
# /bin/tcsh
# /bin/zsh
主要用于更改账号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保存在 /etc/passwd
下。
默认情况下如果不提供参数将进入问答式逐一设置。
参数 | 描述 |
---|---|
-f | 真实姓名 |
-h | 家中电话 |
-o | 办公地址 |
-p | 办公室电话 |
# 修改 root 账号信息
$ chfn root
# Changing finger information for root.
# Name [xiejiahe]:
# Office [ZhuHai]:
# Office Phone [13xxxxxxxxx]:
# Home Phone [13xxxxxxxxx]:
$ chfn -f root
usermod
命令是用于账号修改工具中最强大的一个,它能用来修改 /etc/passwd
文件中的大部分字段。
注意:确保需要修改的用户已下线。
参数 | 描述 |
---|---|
-l | 修改用户账号的登录名 |
-p | 修改账号的密码 |
-L | 锁定账号,使用户无法登录 |
-U | 解除锁定,使用户能登录 |
-l | 修改用户账号的登录名 |
-d | 修改用户登录时的目录 |
-c | 修改用户备注信息 |
-s | 修改用户登录时默认shell |
-u | 修改用户的UID |
# 将 root 登录名修改为 root123
$ usermod -l root root123
# 锁定 test 账号
$ usermod -L test
# 当用户登录时目录为 /etc 下
$ usermod -d /etc root
# 修改UID
$ usermod -u 888 root
显示当前登录系统的所有用户的用户列表
$ users
# xiejiahe
# root
# admin
显示当前所有用户登录信息
# 显示当前登录系统的用户
$ who
xiejiahe console Jun 15 21:38
xiejiahe ttys001 Jun 15 21:44
xiejiahe ttys002 Jun 15 21:44
xiejiahe ttys003 Jun 15 21:44
xiejiahe ttys004 Jun 15 21:44
xiejiahe ttys005 Jun 15 21:44
# 显示登录账号名和总人数
$ who -q
# 显示上次系统启动时间
$ who -b # reboot ~ Jun 15 21:38
查看当前登入系统的用户信息, 有哪些用户正在登陆, 以及他们正在执行的程序。
此命令与 who
相似,默认情况下比 who
命令输出内容更详细。
$ w
# 输出
22:44:33 up 748 days, 14:16, 1 user, load average: 0.04, 0.03, 0.05
USER TTY FROM LOGIN@ IDLE JCPU PCPU WHAT
root pts/0 183.11.111.11 22:40 1.00s 0.03s 0.00s w
显示用户最近登录信息
$ last # root pts/0 183.58.247.64 Sun Jan 5 13:57 - 14:28 (00:30)
# 指定显示条目数
$ last -n 1
切换到其他用户。
# 切换到 root 身份
$ su -
# 切换到 admin 身份
$ su admin
# -c 执行完指令后切换回原身份
$ su -c ls admin
可以通过以下指令查找当前系统用户列表
$ cat /etc/passwd
显示自身的用户名称, 此命令等价于 id -un
$ whoami
# root
列出全局环境变量, 有个 env
命令很像,但 printenv
可以打印变量的值。
普及:所有系统环境变量都是大写字母,用于区分普通用户的环境变量。
# 列出所有全局环境变量
$ printenv
# 也可以显示指定全局环境变量的值, 等价于 echo $HOME
$ printenv HOME # /root
列出所有全局变量、局部变量和普通用户定义的变量,按照字母顺序对结果进行排序。
注意:所有系统全局变量都是大写,用户定义的环境变量全部采用小写,这是标准规范。
$ set
# OPTIND=1
# OSTYPE=linux-gnu
# 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root/bin
# PIPESTATUS=([0]="0")
# ...
导出环境变量, 可以把一个局部变量导出成全局环境变量
注意:export 只有在当前Shell有效,退出后将失效
# 先声明一个局部环境变量
$ my_var='Hello'
# 然后将其导出全局环境变量
$ export my_var
删除环境变量
注意:unset 只在当前shell删除环境变量,假如环境变量设置在 ~/.bash_profile
等文件中用户重新启动依然生效。如果是在子进程删除全局环境变量只在子进程有效,不会影响父进程。
# 删除 HOME 环境变量,前面不需要带 $ 符号
$ unset HOME
归档数据,将目录或文件归档为 .zip
格式, zip 不是Linux中的标准归档工具, 是为了支持 windows 而存在。
# 归档文件
$ zip README.zip README.md
# 归档目录需要 -r 递归处理
$ zip -r temp.zip temp
# -S 包含系统隐藏文件
$ zip -r -S temp.zip temp
# 指定归档效率 1-9
$ zip -r -9 temp.zip temp
# -j 消除文件夹, 这样解压后只有 README.md 文件而不是带有 src 文件夹
$ zip -j temp.zip src/README.md
提取 zip
归档的文件或目录
# 将 demo.zip 提取到当前目录下
$ unzip demo.zip
# 列表 demo.zip 文件内容,但不提取
$ unzip -v demo.zip
# -d 指定将文件提取到 src 目录下
$ unzip demo.zip -d src
GNU 压缩/解压工具,用 Lempel-Ziv编码,格式为 .gz
, 压缩后原文件将被删除
注意:gzip 不能用于压缩整个目录, 只能用于压缩一个文件, 如果需要压缩整个目录可以考虑使用 zip 命令。
# 压缩 README.md 文件, 压缩完成后 README.md 文件会被删除
$ gzip README.md # README.md.gz
# 递归压缩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每个文件都会被压缩为 .gz 然后删除
$ gzip -r ./logs
# 加 -v 显示压缩执行过程
$ gzip -rv ./logs
# 压缩 .tar 后缀文件
$ gzip -r src.tar # 压缩后为 src.tar.gz
# -d 解压gzip压缩后的文件,解压后 .gz 文件会被删除
$ gzip -d README.md.gz
$ gzip -dr ./logs # 或者递归解压目录下所有 .gz
采用 Burrows-Wheeler 块排序文本压缩算法和霍夫曼编码,将文件压缩成 .bz2
格式,也可用于解压 .bz2
# 压缩 README.md 文件
$ bzip2 README.md # 不保留源文件 README.md.bz2
$ bzip2 -k README.md # -k 保留源文件
# 解压
$ bzip2 -d README.md.bz2 # 源文件将被删除
$ bzip2 -dk README.md.bz2 # -k 保留源文件
$ bzip -dt README.md.bz2 # -t --test 测试解压, 实际不解压,模拟整个解压过程
归档数据,是Linux中标准归档工具。
参数 | 描述 |
---|---|
-A | 将一个已有tar归档文件追加到另一个已有tar归档文件 |
-c | 创建一个新的tar归档文件 |
-d | 检查归档文件和文件系统的不同之处 |
-r | 追加文件到已有tar归档文件结尾 |
-t | 列出已有tar归档文件的内容 |
-u | 将比tar归档文件中已有的同名文件新的文件追加到该tar归档文件中 |
-x | 从已有的tar归档文件中提取文件 |
-f | 输出结果到文件或设备file |
# -c 创建一个归档文件
$ tar -cvf demo.tar src/
# -x 提取归档文件内容
$ tar -xvf demo.tar
$ tar -xvf demo.tar.gz # tar命令是可以提取 gzip 压缩后的文件
计算和校验文件报文摘要
# 计算文件md5
$ mmd5sum README.md # 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 README.md
# 校验文件, 查看文件是否被篡改过
$ md5sum README.md > README.md5 # 计算文件md5并保存在 README.md5 , 保存的文件名和后缀可以随意命名
$ md5sum -c README.md5 # -c 从指定的文件读取md5并校验, 会从当前目录寻找 README.md
base64 编码/解码文件或标准输入输出
# 编码字符串
$ printf "hello world"|base64 # aGVsbG8gd29ybGQ=
# 解码字符串
$ printf aGVsbG8gd29ybGQ=|base64 -d # hello world
# 编码文件, 将结果保存在 decode.txt
$ base64 README.md > decode.txt
# 从标准输入中读取已经进行base64编码的内容进行解码
$ base64 -d decode.txt
远程连接服务器工具
命令:ssh [-p port] [user@]hostname [command]
参数 | 描述 |
---|---|
-p | 指定端口号 |
-t | 强制分配为终端 |
# 最简单的连接方式
$ ssh [email protected]
# 指定端口号连接
$ ssh -p 23 [email protected]
# 执行远程服务器命令, 比如创建目录
$ ssh [email protected] "mkdir -p /home/test"
# 在远程服务器执行本地脚本
$ ssh [email protected] < shell.sh
用于从网络下载文件到本地
# 下载某个文件
$ wget https://www.xiejiahe.com/robots.txt
# 指定下载后文件名
$ wget -O ro.txt https://www.xiejiahe.com/robots.txt
# 断开续传,一般用于大文件,防止重新下载
$ wget -c https://www.xiejiahe.com/robots.txt
# 使用后台下载, 对于大文件非常有用
$ wget -b https://www.xiejiahe.com/robots.txt
$ tail -f wget-log # 查看后台下载进度
curl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网络传输工具, 利用URL规则在命令行下工作的文件传输工具。
参数 | 描述 |
---|---|
-s, --silent | 不输出错误和进度信息, 只显示正常结果 |
-o, --output | 将结果输出到文件中 |
-O, --remote-name | 下载文件到本地,并将URL最后部分当做文件名 |
-L | HTTP请求跟随服务器重定向 |
-I, --head | 显示HTTP响应报文 |
-H | 设置请求头 |
-X | 指定HTTP请求方法,大写字母 |
-d | HTTP请求实体内容 |
--cookie | 指定发送cookie |
-v | 打印整个传输过程 |
-F, --form | 上传文件 |
-u | 指定用户名密码授权 |
--progress | 显示进度条 |
-f, --fail | 连接失败时不显示http错误 |
--retry | 请求重试 |
注意:参数不分前后
$ curl https://github.com/xjh22222228/linux-manual
$ curl -s https://github.com/xjh22222228/linux-manual
# 将响应内容保存到 1.txt 文件
$ curl https://github.com/xjh22222228/linux-manual -o 1.txt
# 文件名为 linux-manual
$ curl https://github.com/xjh22222228/linux-manual -O
$ curl https://github.com/xjh22222228/linux-manual --progress
$ curl -L https://github.com/xjh22222228/linux-manual
$ curl -I https://github.com/xjh22222228/linux-manual
$ curl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https://github.com/xjh22222228/linux-manual
$ curl -X POST https://github.com/xjh22222228/linux-manual
$ curl -X POST -d '{"key":"value"}' https://github.com/xjh22222228/linux-manual
$ curl --cookie "age=18;name=xjh" https://github.com/xjh22222228/linux-manual
$ curl -v https://github.com/xjh22222228/linux-manual
# file 是字段名, =@ 必须存在
$ curl https://example.com/upload -F "file=@/home/demo.png"
$ curl -u root:password ftp://demo/README.md
请求失败时设置重试次数
$ curl http://example.com --retry 3
加密的方式在本地主机和远程主机之间复制文件
注:需要有读写权限,否则会无法操作。
# 从远程主机下载文件到本地
$ scp [email protected]:/root/file.zip /home/file.zip
# 从远程主机下载目录到本地,需要 -r 递归
$ scp -r [email protected]:/root/dir /home/dir
# 从本地主机上传文件到远程主机
$ scp /home/file.zip [email protected]:/root/file.zip
# # 从本地主机上传目录到远程主机,需要 -r 递归
$ scp -r /home/dir [email protected]:/root/dir
rsync
命令是一个远程数据同步工具,可通过LAN/WAN快速同步多台主机间的文件。rsync使用所谓的“rsync算法”来使本地和远程两个主机之间的文件达到同步,这个算法只传送两个文件的不同部分,而不是每次都整份传送,因此速度相当快。
rsync
非常强大,可以用来替代 cp
/ mv
/ scp
等命令。
参数 | 描述 |
---|---|
-r | 递归拷贝子目录 |
-a | 递归拷贝子目录,但同步元数据信息,比如修改时间,创建时间,权限等 |
-n | 模拟执行结果 |
-v | 显示执行过程 |
-z | 压缩传输 |
--exclude | 排除文件 |
--include | 包含文件 |
--progress | 显示传输进度信息 |
--link-dest | 指定增量备份的基准目录 |
source 有没有斜杠影响同步结果:
- 有斜杠 - dst目录下只有 source 文件
- 无斜杠 - dst目录包含source目录
# 无斜杠, dst 目录下只有 source目录
$ rsync -r source dst
# 有斜杠, dst 目录下包含 source 所有文件,没有source目录
$ rsync -r source/ dst
# -r 表示递归拷贝子目录,将 source 拷贝到 dst 目录下
$ rsync -r source dst # dst 目录下就有 source
# 可以将多个source 拷贝到指定目录下
$ rsync -r source1 source2 dst
# -a替代-r, 同步元数据信息,比如修改时间,创建时间,权限等
$ rsync -a source dst
# 本地同步到远程, 本地 docs 目录同步到远程 home/docs 下
$ rsync -rv ~/docs [email protected]:/home/docs
# 远程同步到本地, 将远程 /home/docs 目录同步到本地 ~/docs 下
$ rsync -rv [email protected]:/home/docs ~/docs
rsync
最大的特点就是支持增量备份,所谓增量备份指的是只同步有变动的文件。
rsync
默认就是增量备份的,但可以添加 --link-dest
参数指定基准目录进行比较,找出有变动的文件。
# --link-dest 后面跟着基准目录,然后会跟 source 进行一一比较,找出变动的文件进行同步
$ rsync -a --link-dest compare source dest
# 排除文件
$ rsync -r --exclude=".git" source dst
# 大括号指定多个排除模式
$ rsync -r --exclude={".git", ".svn"} source dst
# 包含文件
$ rsync -r --include="src/" source dst
# 大括号指定多个包含模式
$ rsync -r --include={"src/", "tests/"} source dst
查看已挂载的磁盘使用情况。
名称 | 描述 |
---|---|
Filesystem | 设备的设备位置文件 |
Size | 能容纳多少个1024字节大小的块 |
Used | 已用了多少个1024字节大小的块 |
Avail | 还有多少个1024字节大小的块可用 |
Use% | 已用空间所占的比例 |
Mounted on | 设备挂载到了哪个挂载点上 |
# 显示每个有数据的已挂载文件系统
#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 /dev/vda1 41151808 1853208 37185168 5% /
$ df
# 格式化大小,以kb以上进行显示
$ df -h
# 查看全部文件系统信息
$ df -a
显示文件或目录所占用的磁盘空间
参数 | 描述 |
---|---|
-m | 以mb单位显示大小 |
-h | 自动格式化单位,以 K, M, G为单位 |
-s | 只显示总大小,列出最后累计的值 |
-c | 显示当前所有已列出文件总大小 |
-b | 以 bytes 为单位显示大小 |
# 默认显示当前目录的所有文件、目录、和子目录的磁盘使用情况
$ du
# 查看指定文件所占用磁盘空间
$ du README.md
# 查看指定目录所占用磁盘空间, 输出的最后一行是累计总大小
$ du src
# -h 以K,M,G为单位,提高信息的可读性。
$ du -h src
20K src
# -s 只显示总大小,列出最后累计的值
$ du -s src
# 显示当前所有已列出文件总大小
$ du -c
基于RPM的软件包管理器, 特点安装快捷,命令简洁好记。
# 安装
$ yum install 包名
# 指定 -y 安装时自动全部 yes
$ yum -y install 包名
# 查找包
$ yum search 包名
# 显示所有已安装的包
$ yum list
# 升级包
$ yum update 包名
# 只删除软件包而保留配置文件和数据文件
$ yum remove 包名
# 删除软件和它的所有配置文件
$ yum erase 包名
# 清除缓存
$ yum clean all
# 显示安装包信息
$ yum info 包名
# 检查可更新的包程序
$ yum check-update
apt-get命令
是Debian Linux发行版中的APT软件包管理工具。所有基于Debian的发行都使用这个包管理系统。
# 安装一个docker软件
$ apt-get install docker
# 卸载软件,保留配置文件
$ apt-get remove docker
# 卸载软件并删除配置文件
$ apt-get –purge remove docker
# 更新所有已安装的软件包
$ apt-get upgrade
# 删除软件备份,主要用来释放空间
$ apt-get clean
目录名 | 描述 |
---|---|
/ | 虚拟目录的根目录,通常不会在这里存储文件 |
/bin | 二进制目录,存放许多用户级的GNU工具 |
/boot | 启动目录,存放启动文件 |
/dev | 设备目录,Linux在这里创建设备节点 |
/etc | 系统配置文件目录 |
/home | 主目录,Linux在这里创建用户目录 |
/lib | 库目录,存放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库文件 |
/media | 媒体目录,可移动媒体设备的常用挂载点 |
/mnt | 挂载目录,另一个可移动媒体设备的常用挂载点 |
/opt | 可选目录,常用于存放第三方软件包和数据文件 |
/proc | 进程目录,存放现有硬件及当期进程的相关信息 |
/root | ROOT用户的主目录 |
/sbin | 系统二进制目录,存放许多GNU管理员级工具 |
/run | 运行目录,存放系统运作时的运行时数据 |
/srv | 服务目录,存放本地服务的相关文件 |
/sys | 系统目录,存放系统硬件信息的相关文件 |
/tmp | 临时目录,可以在该目录中创建和删除临时工作文件 |
/usr | 用户二进制目录,大量用户级的GNU工具和数据文件都存储在这里(Unix Software Resource) |
/var | 可变目录,用以存放经常变化的文件,比如日志文件 |
将命令输出的内容发送到一个文件中叫做 输出重定向
。 使用 >
大于号。
下面展示了几个例子
# 例子一:
$ echo "Hello World" > log.txt
# 例子二:
$ ps -ef > ps.txt
# 例子三:
$ history > a.txt
有时不想覆盖文件而是追加内容,比如日志,可以使用 >>
2个大于号。
$ echo "H" >> log.txt
和输出重定向正好相反,将文件的内容定向到命令。
# 统计input.txt文本行数
$ wc -l < input.txt # 等价于 wc -l input.txt
还有一种叫内联重定向,比较少见,但也挺有用。 使用2个 <<
小于号。然后跟着一个开头标记和结尾标记。
# 统计行数,输出2
$ wc -l << EOF
第一行
第二行
EOF
开头标记必须和结尾标记一致,标记名称可以是任何字符串。
下面这个也是可以的。
# 输出2
$ wc -l << Hello
第一行
第二行
Hello
将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命令的输入称为管道。 管道用 |
符号表示。
# 将 ls 输出内容作为 wc 输入
$ ls | wc
# 执行一个脚本,这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一个例子
$ echo "./bash.sh" | bash
输出字符串或者变量
参数 | 描述 |
---|---|
-n | 打印时不加换行符 |
-e | 解析字符 |
注: 一般情况下字符串不必加双引号, 如果包含转义字符就必须要加
# 在终端输出 Hello World
$ echo "Hello World"
$ echo Hello World # 也可以不加双引号
$ echo "Hello\nWorld" # 必须加双引号, 否则无法转义
# 打印系统环境变量,如果变量不存在输出为空
$ echo $PATH
# > 输出重定向,将内容输出到文件中
$ echo Hello World > 1.txt
# -n 不换行, 默认情况下会换行
$ echo -n Hello; echo World
# -e 解析字符, 比如让字体输出颜色
$ echo -e "\033[1;32m绿色\033[0m"
$ echo -e "\n换行\n" # 解析 \n 作为换行
显示或设置系统时间日期
格式化符号 | 描述 |
---|---|
%% | 百分号 |
%a | 当地缩写的工作日名称(例如,Sun) |
%A | 当地完整的工作日名称(例如,Sunday) |
%b | 当地缩写的月份名称(例如,Jan) |
%B | 当地完整的月份名称(例如,January) |
%c | 当地的日期和时间(例如,Thu Mar 3 23:05:25 2005) |
%C | 世纪,和 %Y 类似,但是省略后两位(例如,20) |
%d | 一月中的一天(例如,01) |
%D | 日期,等价于 %m/%d/%y |
%e | 一月中的一天,格式使用空格填充,等价于 %_d |
%F | 完整的日期;等价于 %+4Y-%m-%d |
%g | ISO标准计数周的年份的最后两位数字 |
%G | ISO标准计数周的年份,通常只对 %V 有用 |
%h | 等价于 %b |
%H | 小时,范围(00..23)24小时制 |
%I | 小时,范围(00..12)12小时制 |
%j | 一年中的一天,范围(001..366) |
%k | 小时,使用空格填充,范围(0..23),等价于 %_H |
%l | 小时,使用空格填充,范围(1..12),等价于 %_I |
%m | 月,范围(01..12) |
%M | 分钟,范围(00..59) |
%n | 换行符 |
%N | 纳秒,范围(000000000..000000000) |
%p | 用于表示当地的AM或PM,如果未知则为空白 |
%P | 类似于 %p ,但用小写表示 |
%q | 季度,范围(1..4) |
%r | 当地以12小时表示的时钟时间(例如,11:11:04 PM) |
%R | 24小时每分钟;等价于 %H:%M |
%s | 自协调世界时1970年01月01日00时00分以来的秒数 |
%S | 秒数,范围(00..60) |
%t | 水平制表符 |
%T | 时间;等价于 %H:%M:%S |
%u | 一周中的一天(1..7),1代表星期一 |
%U | 一年中的第几周,周日作为一周的起始(00..53) |
%V | ISO标准计数周,该方法将周一作为一周的起始(01..53) |
%w | 一周中的一天(0..6),0代表星期天 |
%W | 一年中的第几周,周一作为一周的起始(00..53) |
%x | 当地的日期表示(例如,12/31/99) |
%X | 当地的时间表示(例如,23:13:48) |
%y | 年份后两位数字,范围(00..99) |
%Y | 年份 |
%z | +hhmm格式的数值化时区格式(例如,-0400) |
%:z | +hh:mm格式的数值化时区格式(例如,-04:00) |
%::z | +hh:mm:ss格式的数值化时区格式(例如,-04:00:00) |
%:::z | 数值化时区格式,相比上一个格式增加':'以显示必要的精度(例如,-04,+05:30) |
%Z | 时区缩写(如EDT) |
- | (连字符) 不要填充相应的字段。 |
_ | (下划线) 使用空格填充相应的字段。 |
0 | (数字0) 使用数字0填充相应的字段。 |
+ | 用数字0填充,未来年份大于4位数字则在前面加上'+'号。 |
^ | 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大写。 |
# | 允许的情况下将默认的大写转换为小写,默认的小写转换为大写。 |
# 显示当前时间
$ date
# 格式化当前时间
$ date +"%Y-%m-%d %H:%M.%S" # 2020-07-01 00:00.00
# 设置系统时间
$ date -s # 设置当前时间, 须root
$ date -s "2020-07-01 00:00:00" # 设置指定时间
查看指令帮助手册
man 信息说明
名称 | 描述 |
---|---|
NAME | 显示命令名和一段简短的描述 |
SYNOPSIS | 命令的语法 |
CONFI GURATION | 命令配置信息 |
DESCRIPTION | 命令的一般性描述 |
OPTIONS | 命令选项描述 |
EXIT STATUS | 命令的退出状态指示 |
RETURN VALUE | 命令的返回值 |
ERRORS | 命令的错误消息 |
ENVIRONMENT | 描述所使用的环境变量 |
FILES | 命令用到的文件 |
VERSIONS | 命令的版本信息 |
CONFORMING TO | 命令所遵从的标准 |
NOTES | 其他有帮助的资料 |
BUGS | 提供提交BUG的途径 |
EXAMPLE | 展示命令的用法 |
AUTHORS | 命令开发人员的信息 |
COPYRIGHT | 命令源代码的版权状况 |
SEE ALSO | 与该命令类型的其他命令 |
# 查看 ls 指令帮助手册
$ man ls
# 可以通过数字来阅读某一部分内容, 比如阅读第一部分
$ man 1 ls
# -a 在所有手册中查找
$ man -a ls
# -k, 搜索关键字, 如果忘记了完整的命令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出来,比如 nginx
$ man -k ngi
将目前动作延迟一段时间, 通常用于脚本当中
时间参数, 这是可选的,默认s:
- s 秒
- m 分钟
- h 小时
- d 天
# 5秒后输出 Hello
$ sleep 5s; echo Hello
下面是一段 Shell 脚本, 延迟10秒后再去请求
#!/bin/bash
sleep 10s
curl https://www.xiejiahe.com/
列出当前系统使用过的命令,通常保存在 ~/.bash_history
文件中,注意的是只有在Shell退出时才写入到文件。
如果是在 mac
下运行会有差异。
# 列出当前使用过的命令
$ history
# 指定要显示的条数, mac 下不支持
$ history 50
# 清除历史命令
$ history -c # 清空历史命令
$ history -d 编号 # 清除指定编号
# -a 强制写入到 ~/.bash_history 文件中而不用等shell退出才写入
$ history -a
执行历史命令, 在 mac
下运行需要回车确认。
# 指定编号, 例如运行 1001 编号的命令
$ !1001
# 执行历史最后一条命令
$ !!
永久清除历史记录, 默认情况下只执行 hisotry -c
只会清除当前Shell:
# 先把 .bash_history 文件所有内容删除,然后再次强制写入
$ sed -i "d" ~/.bash_history && history -a
给命令传递参数的一个过滤器,也是组合多个命令的一个工具, 将左侧的标准输出放进右侧标准输入
。
此命令可以将多次操作简便为一次操作。
# 统计代码
$ find -name "*.js" | xargs wc -l # 等价于 wc -l a.js b.js c.js ...
# 批量下载文件
$ cat download.txt | xargs wget
显示当前日历, 别名 ncal
以纵向显示。
$ cal
# 输出
June 2020
Su Mo Tu We Th Fr S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显示临近3个月, -3 是固定不能更改数字
$ cal -3
# 打印今天是今年的第几天
$ cal -j
# 输出:今天日期会高亮显示
October 2020
Su Mo Tu We Th Fr Sa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 打印今年1月-12月份日历
$ cal -y
执行数学运算,expr 命令比较鸡助,通常在 shell 脚本当中看到。但在shell脚本也不建议用。
expr 后面每个表达式都要有一个空格,否则是不合法。
注:expr 只支持整数运算,这是一个限制。
# 3
$ expr 1 + 2
$ expr 1+2 # 这样是不行的
# 在浮点数计算时会丢失小数, 这里等于 2
$ expr 5 / 2
bash计算器,用来执行数学运算, 与 expr
不同,因为 expr
命令不支持浮点数运算,所以可以用 bc
命令替代。
bash计算器实际上是一种编程语言,它允许在命令行中输入浮点表达式,然后解释并计算该表达式。最后返回结果。
bc
大多数情况下是在 shell 脚本中使用。
# 敲 bc 然后回车进入交互式, 输入 quit 退出
$ bc
scale=2 # 保留几位小数,默认是0
5 / 2
# 输出 2.50
在指定时长范围内执行命令,并在规定时间结束后停止进程。
意思是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否则停止进程。
# 模拟超过3秒, 因为sleep阻塞5秒所以在3秒内无法完成,则停止进程
$ timeout 3 sleep 5
# 比如打包, 1分钟内要打包完成,否则停止进程
$ timeout 60 npm run build
退出当前登录Shell, 或使用快捷键 Ctrl + D
。
等价命令 logout
$ exit
打印目录或者文件的基本名称。
# 输出:index.html
$ basename /www/index.html
# 输出:www
$ basename /www/
read
命令从标准输入(键盘)或另一个文件描述符中接收输入。 通常用在Shell脚本, 在收到输入后,read命令会将数据存放进一个变量。
参数 | 描述 |
---|---|
-t | 指定输入字符的最大等待时间 |
-p | 提示信息 |
-s | 隐藏输入,比如密码信息 |
-n | 限制输入字符的最大长度 |
-r | 不对 \ 进行转义, \ 会正常打印 |
# 最简单用法, data 是自定义变量名,用户输入内容并回车后结束
$ read data # echo $data 会打印用户输入的内容
# -p 指定提示符
$ read -p 确认要删除吗? data
# -t 指定超时(秒)
$ read -t 5 -p 确认要删除吗? data
# —s 隐藏用户输入,比如密码,实际上是将文本颜色设置成背景颜色一样
$ read -s -p "请输入您的密码:" data
tee命令相当于管道的一个T型接头,它将从 STDIN标准输入
过来的数据同时发往两处,一处是 STDOUT
,另一处是tee命令指定的文件名。
tee 命令通常用于 shell 脚本当中。
# date内容打印到屏幕上并且重定向输出到 date.txt 文件中
$ date | tee date.txt
# -a 以追加方式,默认情况下会覆盖输出文件内容
$ date | tee -a date.txt
tee
命令只是一个语法糖,如果不用 tee
可以这样做:
# 1、将date结果保存到 var 变量中
$ var=$(date)
# 2、将结果打印到屏幕上 STDOUT
$ echo $var
# 3、将结果重定向到文件
$ echo $var > date.txt
用于清除当前终端所有信息,本质上只是向后翻了一页,往上滚动还能看到之前的操作信息
注:笔者用得比较多的是 command + K
可以完全清除终端所有操作信息。
$ clear
部分内容从《Linux命令行与Shell脚本编程大全》和 互联网 进行整理出来, 如有错误,欢迎指正,谢谢!